閱讀筆記:FinTech金融科技聖經

中文書名:FinTech金融科技聖經

原文書名:The FinTech Book

作者:SUSANNE CHISHTI、JANOS BARBERIES

譯者:唐祖蔭、陳世杰、劉奕吟

出版商:商業週刊

出版年月:2016/12


這一陣子 ,金融科技 – FinTech被一些新創圈和創投界的朋友們大肆吹捧,讓我這個金融門外漢也不禁興起了一探究竟的好奇心。在看了一些網路上的文章之後,總覺得讀到的都是較偏向一些特定方向的研究與探討,不是很過癮,也不夠完整。正好訂閱的商業周刊快到期了,續訂可以贈送這本書,當下懷著戒慎恐懼(既然號稱聖經,直覺就是本難啃的書 )的心情訂下了這本書。果然,我陸陸續續在幾周內,中間中斷了幾次才把它給看完了。

這本書,說真的內容也不難看,但是他效法現在很夯的「crowdfunding – 群眾籌資」的精神,美其名叫做「全球專業者協力寫作 – globally crowdsourced」,其實就是找了86個圈內人寫了71篇文章,各抒己見。因為這樣獨特的編排,裡面自然就有很多部分是重複在論述的,但是又會有一些各自不同的說法,看到一半是會覺得有些枯燥辛苦的。試想,有71篇文體類似雜誌的文章,在短短的篇幅裡,意圖說明自己覺得很重要的看法,往好處想是言簡意賅,但是卻不見得深入。幸好,作者(其實是編者)有將這71篇文章依不同主題分門別類成10個章節,方便我們進一步整理與歸納。

如果你有興趣也來閱讀這本書的話,我會建議你還是要先在網路上找一些文章,先理解一下這波金融科技的科技核心 – 區塊鏈。不要太擔心,只是了解概念,不是技術論文,一點也不困難。再來從本書的第9,10章開始看,這樣才有助你想像金融科技這個大趨勢所意圖改變的未來。接下來再回過頭從第1章開始往下看包含有:概況、分門別類的說明金融科技內涵、及各區域的發展、和正在發生的案例與技術的進展、最後是市場上的資本家與金融科技新創公司、既有銀行等等,它們自己對這個趨勢的看法。或許這樣的閱讀順序,比較能夠一氣呵成吧。

總之,本書讀起來並不是很有系統,你需要一些背景知識和自行歸納的能力。

接下來說說我看完的心得吧!

先說結論,我認為可以運作的技術例如:數位貨幣、區塊鏈、網路安全、生物識別科技等等,基本版的應該已經差不多了。從書中可以看到,比賽已經開跑,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在一些新興國家如:中國、非洲。以及以金融產業為主的國家如:英國。都鼓勵這方面的發展,甚至已經有成功案例了。未來只會更多更深,沒有回頭路。

(在我寫這篇筆記的今天,新聞甚至說,中國央行已經打算發表由政府主導的法定數位貨幣,又打算超英趕美了!)

…. 近日,由 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稱中國央行)推動基於區塊鏈的數位票據交易平台已經測試成功,由中國央行發行的國家法定數位貨幣也已經在該平台上試運行,而中國央行旗下的數位貨幣研究所也將於春節後正式掛牌。自此,中國央行將成為世界上首家發行數位貨幣並投入實際應用的中央銀行。…

(節錄自《INSIDE》官方版比特幣!中國央行試行數位貨幣,正式發行時程未定

為什麼這麼說呢?之前很多人認為,網路帶起了新的工業革命,這個論點,我基本上是同意的。當來到Mobile Computing – 無線寬頻、智慧型手機、平板、APP這些應用如此成熟的今天,Anytime, Anywhere 聯網,才真正帶起萬物上網的年代。所以,你周遭的東西開始都上網了 – 照片上網了、文件上網了、書籍上網了、票務/稅務都上網了,那麼如書中所說的 Internet of Money – 錢聯網,似乎也不是那麼不可能了。

幾乎無庸置疑的,估計很快的會先從一般老百姓的金融服務的面向開始,例如:支付,轉匯,投資理財….等等,開始普遍的串聯起大家的生活。 但是一整個金融體系從政府到銀行到企業以數位化的貨幣完全取代實體貨幣這件事,我認為沒有一至兩個世代以上的社會演進,很難達到。畢竟這是攸關一整個人類社會生存協作的極其複雜的模式,包含了不同群體間對價值的認定,以及不同經濟體的金融體系彼此間至關重要的信用議題。

其中各國的金融法規和國際間的金融法規,就會是一個最難控制的變數,也同時反映普遍社會對這件事的接受程度。這點我覺得政府要加油,趕上這樣的潮流。

另外,我也認為這裡有很大的商機,而歷史告訴我們,新的霸主多半是從別的產業來的或者至少是既有的產業中的混種或非主流企業。這很值得我們去觀察與發掘。

最後,我真的覺得台灣的銀行要加油!連網路銀行的密碼都還停留在僅限幾個數字的組合,有夠不安全。見微知著,讓人覺得超級擔心!

教育訓練有用嗎?

在我的管理經驗中,從企業的草創期一直到千人的跨國公司,任何一個有心想要提升公司競爭力的領導人,絕對會將員工的教育訓練列為檢討的議題。但是效果與效率常常是人資或是領導人感到頭痛的問題。不論是課程太少或是課程過多以至於佔據員工休息或是上班時間,一直都是管理上的兩難。而在投入資源之後,是否能夠保證達到效果,也是領導者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員工需不需要教育訓練?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但是從管理者的角度,最常思考的第一個問題就是量夠不夠,應該要安排多少,還有預算的問題。然而,最困難的是學習的品質是否符合公司的發展所需。常常看到一個事後的檢討場景是將結果歸咎於每個員工自己的天分或是積極程度。於是乎,我們的領導人及人資主管們,也就便宜行事的把結論引導到「優秀的人才自然會脫穎而出」這樣的宿命論,所以教育訓練從此就變成行禮如儀交差了事的年度肥皂劇,而(大部分)員工就成了祭品。

我必須要說,談到這裡,算是只對了一半,確實優秀的員工是不太需要組織的照顧,他自己就會成長得很好。但是,教育訓練設計得不好,浪費他們的生產力,甚或會讓他們學習到不是組織所需要的技能或態度,也只能更糟。

其實,我們每次檢討教育訓練是否有達到我們預期的效果的時候,不外乎會討論以下幾點:

1. 課程設計對不對?

2. 選來參與的員工適不適合?

3. 師資夠不夠好?

以上第一點就決定了80%的結果。但是,這裡我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組織中很難被提出檢討的一個隱藏版議題 (hidden agenda)就是:「領導人的能力 – 領導力」。

《孟子·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我們可以看見企業的經營,時常反映出來的就是領導者的行事風格,不論領導者是極權式或是民主式領導,企業的氛圍常常也就跟著他的風格而改變,幾乎沒有例外。但是會成功的企業,不變的是領導者必然是有想法也有執行力的。

所以回到我們的議題,這時候的員工教育訓練在成功領導者的意志傳承之下,自然是如虎添翼,很清楚課程的需要與如何設計。甚至當組織還小,資源不夠的時候,不須安排課程,員工自己都知道要學習的目標是甚麼,連安排都不需要。

我見過最糟的情形是,當領導者沒有願景甚至連執行力也堪慮的時候,卻希望靠著一些名師的教育訓練來改善績效與凝聚共識,也只能是緣木求魚。通常的場景是,因為名師的功力,員工當下很感動,但卻無法集合成團隊的力量,時間過去了,效果也只能是零。於是這些無能的領導者又找到理由來原諒自己及怪罪員工了。

所以教育訓練有用嗎? 當然有用 !

但是「解鈴還須繫鈴人」, 「言教不如身教」。當你覺得教育訓練沒用的時候,領導人永遠要先反省自己,問題一定是從你開始的。

(Photo via Gordon Marino, CC License)

我是Vincent,一起走走聊聊吧!

14813043645_bfa7b12bcb_z

1年多前,我從工作了23年的公司退休離開。算是符合我自己年輕時候所設定的目標。下一個階段,在我的人生規劃上,除了花一些時間在自己的興趣和嗜好之外,就是要多回饋社會,分享自己的經驗。

所以這段時間我花了很多時間在鑽研經濟和財務的知識,也感謝一些朋友的引介,讓我結識了一些”新創產業”的朋友,創投、育成中心、創業家們,再次感受到創業的熱血與夢想。另外,我也注意到還有另一群”社會企業”的創業家,他們默默努力的創建著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出發點的企業,如何在社會公益與盈利成長中間找到兼顧與擴大影響力的經營模式,這樣的挑戰與壓力更勝一般的企業。

台灣需要改變,產業界也需要新血,不論是一般的新創企業或是社會企業,只要可以帶來改變,幫助台灣社會進步的人、事、物都值得我們去支持去貢獻。

所以接下來,我會投入更多的時間來幫助新創和社企這兩個社群,貢獻我的管理經驗和人脈,也會透過這個網誌把我的觀察和心得與大家分享,希望能夠與大家有許多有趣的互動。

大家好!我是Vincent,歡迎來到這個花園小徑,一起走走聊聊吧!

(Photo via Knight Lightness, CC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