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團隊側寫:「驚弓之鳥」篇

協助創業,不管是新創產業或是社會企業,一直是我很關心的事情。所以只要是有機會能夠接觸或是幫助這些創業團隊的機會,像是一些大大小小的活動:Demo Day、Mentor Day、技術研討會、趨勢研討會等等,我都會盡量的參與。另外有機會我也都會加入一些團體成為業師、活動志工,甚或單純繳費做個默默支持他們的會員。

這樣的過程中,其實有太多的故事值得讓我寫下來做紀錄,而其中又以「人」最為耐人尋味。每每我和其他業師或是創投人士談論起每個新創投資案成功要素的時候,「新創團隊」、「創辦人」絕對是關鍵。

所以我決定在blog的文章中新增一個類別:「新創團隊側寫」。來記錄我過程中看到的一些人物,可能是一個新創團隊或是某個創辦人,可能是優秀的或是有疑慮的,來提醒我自己或是進一步增加自己「看對人」的功力。

以下是這個類別的第一篇嘗試:


上週參加了一個產業經驗分享會,這個組織是由台大EMBA的學長們十多年前創立的,歷史悠久,會員也都是歷屆的優秀學長姐。之所以可以維持這麼久,我的理解是因為這個平台運作單純,聚焦分享。只提供便當,沒有喝酒啦賽的環節,每個人都像是參加一場簡單的研討會,自由來去,所以與會者負擔不大。方式則是每個月一次,利用周末的晚上約1.5小時、兩個題目,邀請團隊來分享經驗、Q&A。單純的學習與分享,若有興趣會後也可自行洽談進一步的商業合作。

這個月的會議,只有邀請一位連續創業者來分享現在最夯的雲端運用。在這之前,他其實已經在許多台大EMBA的LINE群組裡面頻繁出現,當他公司開幕時,也因此博得不少版面和學長姊的關注。再加上這位先生應該算是網路界裡面的一咖,所以Google起來是可以看到一些他的過去。另外,從這次出席人數看來似乎也比以往多了許多。我和幾位學長聊了一下,大家對雲端這個題目不但關心,而且正在思考是否該開始用在核心的應用上面。因為今晚只有他這一個題目,所以看來我們應該可以期待會有足夠的時間和聽眾的關心來享受這個知識分享的盛宴。

因為我有先Google過這位講者,認得他的容貌。所以從一開始他出現在會場,我就發現他默默的開始吃便當,似乎是在觀察著聽眾,並未積極的與人交流。等到他開始簡報,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就發現完全沒有要說明他的公司提供的服務與應用是在做甚麼的意思,超過2/3的時間都在談他的工作史與人生體悟。最後結束時,主持人很客氣的提醒他兩次:「要不要和與會者說明你們公司的服務呢?」「看來是不需要囉?」而他還是婉拒了。咦?這不是今天最應該被重複提到的部分嗎?可見,不是只有我一個人覺得他的簡報分享十分不到位。

綜觀他的表現,我認為這位(再次)創業者,可能有以下的問題:

一、是自負而不是自信:

從他整場分享演說都刻意拖延時間在述說自己的個人歷史,而不願具體分享公司的願景與應用來觀察。我認為或許是因為活動本身的設計就比較低調不強調社交性,這些學長姐們的穿著與交談並不會太張揚,讓他嚴重誤判這個場合與這些聽眾的重要性而不願多談,又或是犯了創業者常有的「弊帚自珍」心態?

這或許反映出他的態度與盲點,例如:自以為是的以貌取人或先入為主的判定今天的來賓水準?抑或是他其實沒有自信可以掌握這個事業而不自知,以為擁有資訊就能成功?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很多時候,執行力才是關鍵。當你害怕別人「後發先至」時,或許是你沒有自信自己可以「先發先至」吧!

再加上下面的第二點觀察,我想應該是雖不中亦不遠矣。

二、文過飾非、不誠實犯大忌:

自己號稱是第三次創業,但嚴格來說他所謂的第一次只是在原公司負責一個新產品線,把這件事算成創業,是有點自我感覺良好。如果這樣也算,那麼我應該創業了超過10次以上了吧。

而(所謂)第二次,也就是前一次真正的創業,該公司目前還存在,正巧我也認識目前的董事長,已經是一家在業界很成功的公司。但這位講者卻以「自己當初工作太拚太累」的原因來交代他之前離開的原因,讓我想到這和我們以前面試員工,問他們為何離開前公司的理由很類似,有一點避重就輕,有點瞎。況且他這次的創業基本上還是在做極為相同的事業,只是使用的雲端平台不一樣,所以就更顯得有些自相矛盾、掩耳盜鈴。

我認為一個積極正面的創業家,並不會害怕面對自己的失敗。如果是不想示弱,那麼我也不認為你一定要回頭檢驗過去,畢竟誰沒有過去呢?但是,設定一個清楚的願景目標,讓我們理解你想要的未來,卻是創業者應該要揭露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

總之,我看完聽完他的簡報,很失望!

失望的主因是因為「雲端」這個生意依然有巨大的商機,值得期待,而他願意再次創業,理應更有信心更有餘裕的面對種種狀況。但我看到了一隻「驚弓之鳥」,我想應該是飛不高也飛不遠了吧!


附記:

天才與白痴只有一線之隔

罪犯與偉人常常一念之間

關於「側寫」,又稱心理側寫或是用在罪犯側寫為最多(英语:offender profiling)。它是一種行為調查方法,用以協助調查人員側繪未知犯罪對象或罪犯。 罪犯側寫亦可被稱為「罪犯性格側寫」、「犯罪學側寫」、「行為側寫」或是「犯罪調查分析」;地緣剖繪(Geographical profiling)也是罪犯側寫的方法之一。

我們在電影中常看到警察辦案時,會有一些專業人士協助針對刑案進行罪犯的「人物側寫」,常常成為破案的關鍵!

建立尋找「創業獨角獸」的科學方法或許就和破解刑案一樣挑戰吧!

(Photo via yxxxx2003, CC License)